古诗文网
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

高適与李白

作者:佚名

  天宝三、四年间,李白认识了高适,他们相从赋诗,又曾到汴州漫游。感情至深,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程度。“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善于抓住机会,表现政治才能,他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陷后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陈述败亡的前因后果,在朝野一片混乱的非常时期,以果敢与冷静的气质得到玄宗的注意和赏识。玄宗以诸王分镇,高适看出内乱隐患,直言极谏,吸引了肃宗的目光。永王李璘起兵叛乱,肃宗立召高适问策,他对江淮局势早已了然于心,断言永王必败。奏对称旨,擢升淮南节度使。高适又一次抓住了时机,由文人而为戎帅,负起讨伐李璘、平定江淮的重任。

  出镇淮南以前,高适先联络各路兵力争取支持,招降李璘部下大将,一系列举措谋在事先,赢得了“义而知变”(《旧唐书》本传)的声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寻阳狱中,曾写诗给高适,想请求高适相救出狱。高适对身陷囹圄的老友李白不予援手,在今人看来未免冷漠,但也从另一面表现了高适的冷静与理性。置身于王室父子兄弟争权的复杂政治格局中,一步走错,不仅建功立业抱负成空,还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安史之乱使得李白高适由密友转为政敌。在高适来说,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他时刻都在考虑与政敌划清界限。而对于天真的诗人李白来说,他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他还认为高适是自己的密友,高适飞黄腾达,自己身陷囹圄,料想高适会援手的,殊不料高适对于李白的请求,连回音都没有。因此,所有感性的冲动与世俗人情的干扰都是应当排斥的,此时高适已由诗人成为彻头彻尾的政治人物了。

  高适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士而两任节度使,但辉煌极其短暂,就是在他所谓“极达”的后期,也不断招致谗毁和冷遇。君王的求贤并不像标榜的那样迫切。尤其是通过不寻常途径被发现的才士,往往新鲜几天就被冷落了,李白如此,高适也同样。

  天宝三、四年间,李白认识了高适,他们相从赋诗,又曾到汴州漫游。感情至深,甚至到了“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程度。“安史之乱”爆发时,高适善于抓住机会,表现政治才能,他佐哥舒翰守潼关。潼关失陷后奔赴正在向西行的玄宗,陈述败亡的前因后果,在朝野一片混乱的非常时期,以果敢与冷静的气质得到玄宗的注意和赏识。玄宗以诸王分镇,高适看出内乱隐患,直言极谏,吸引了肃宗的目光。永王李璘起兵叛乱,肃宗立召高适问策,他对江淮局势早已了然于心,断言永王必败。奏对称旨,擢升淮南节度使。高适又一次抓住了时机,由文人而为戎帅,负起讨伐李璘、平定江淮的重任。

  出镇淮南以前,高适先联络各路兵力争取支持,招降李璘部下大将,一系列举措谋在事先,赢得了“义而知变”(《旧唐书》本传)的声誉。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在寻阳狱中,曾写诗给高适,想请求高适相救出狱。高适对身陷囹圄的老友李白不予援手,在今人看来未免冷漠,但也从另一面表现了高适的冷静与理性。置身于王室父子兄弟争权的复杂政治格局中,一步走错,不仅建功立业抱负成空,还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安史之乱使得李白高适由密友转为政敌。在高适来说,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他时刻都在考虑与政敌划清界限。而对于天真的诗人李白来说,他不会考虑到这一点。他还认为高适是自己的密友,高适飞黄腾达,自己身陷囹圄,料想高适会援手的,殊不料高适对于李白的请求,连回音都没有。因此,所有感性的冲动与世俗人情的干扰都是应当排斥的,此时高适已由诗人成为彻头彻尾的政治人物了。

  高适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文士而两任节度使,但辉煌极其短暂,就是在他所谓“极达”的后期,也不断招致谗毁和冷遇。君王的求贤并不像标榜的那样迫切。尤其是通过不寻常途径被发现的才士,往往新鲜几天就被冷落了,李白如此,高适也同样。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同时感谢原作者为此所作的付出。

於穆圣皇,六叶重光。太原刻颂,后土疏场。
宝鼎呈符,歊云孕祥。礼乐备矣,降福穰穰。
著名诗人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