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宋朝欧阳修

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Tune: Song of Picking Mulberries>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qún fāng guò hòu xī hú hǎo
群芳过后西湖好All flowers passed away, West Lake is quiet;
中平中仄平平仄

láng jí cán hóng
狼籍残红The fallen blooms run riot.
中仄平平

fēi xù méng méng
飞絮濛濛Catkins from willow trees
中仄平平

chuí liǔ lán gàn jìn rì fēng
垂柳阑干尽日风Fly like mist all day long beyond the rails in a breeze.
中仄平平中仄平

shēng gē sàn jìn yóu rén qù
笙歌散尽游人去Flute songs no longer sung and sightseers went,
中平中仄平平仄

shǐ jiào chūn kōng
始觉春空I begin to feel spring lone.
中仄平平

chuí xià lián lóng
垂下帘栊Lowering the blinds in vain,
中仄平平

shuāng yàn guī lái xì yǔ zhōng
双燕归来细雨中I see a pair of swallows come back in the rain.
中仄平平中仄平

(说明: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加黑体字为韵脚所在。)

注释

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翻译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

全词取境典型,叙事抒情结合。章法缜密,构思严谨,意象鲜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刘永济《词论》: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如永叔《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此词工于雕琢,琢静境,静怡人心。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西湖在宋时,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味。 

语言学家刘征评此词:语言轻重有致,描绘优美,情感真挚,是醉翁一篇优秀的代表词作。

陈寅恪:欧阳修工于静景,《采桑子》十首可谓其晚年一大力作。“群芳过后西湖好”一词,着力写得心景相通,呈现的是西湖的静,这与心态是相合的。他为我们展现的是西湖残红、蒙蒙飞絮、人歌散尽的场面,这要联系欧阳修的生活看,虽然适居颍州,但晚年的悲凉不可避免,所以首先刻画得悲凉些。“好”字可以看做是一些自我安慰吧。“始觉”在此很重要,这意味着他突然悟透了人生悲欢离合。这样的措词与他晚年信禅有关。人生也许就是如此,在词中,作者已经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看法,总结了自己的一辈子,“双燕归来细雨中”是对自己的感叹罢。这首词取境与别人不同,是不俗的,融合自己对人生的总结也是不俗,这点就不愧是八大家了。整体看,全词大概是《采桑子》十首的缩影,依愚论,它是欧阳修一大佳作。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组词《采桑子十首》的第四首。此词写暮春依栏观湖游兴之感,描写了颍州西湖暮春时节静谧清疏洒的风姿,词人在暮春美景中寄托闲适之情。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言众人归去之静。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体现了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词以细雨双燕状寂寥之况,于落寞中尚有空虚之感,文字疏隽,感情含蓄。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1]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您喜欢的分类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