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首页 对联 成语 文言文 辞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朝辛弃疾

dào huā xiāng lǐ shuō fēng nián,tīng qǔ wā shēng yī piàn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古:仄平平仄仄平平 通仄平平仄仄  ◆片【去声十七霰】
今:仄平平仄通平平 平仄平平通通  ◆片【八寒,an,ian,uan,üan】

出自: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释义】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注释】

稻花[dào huā]稻花,是指稻子开的花,一般于夏季开。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稻花没有花瓣,从外观上很难看到雄蕊雌蕊,它们由稻花的内外颖保护。

香[xiāng]《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韵》气芬芳。《书·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有飶其香。《礼·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栈香,蜜香,檀香,具载。《洪刍·香谱》及《叶延珪·香隶》诸书。又兽亦有香。《谈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卽投巖举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脐香。其三心结香。

里[lǐ] 【广韵】良已切【集韵】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裏。【尔雅·释言】里,邑也。【诗·郑风】将仲子兮,无逾我里。【传】里,居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前汉·۬法志】在壄曰庐,在邑曰里。【风俗通】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韵】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 又忧也。【诗·大雅】瞻昂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 又姓。【左传·昭十七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注】里析,郑大夫。又百里、相里,复姓。 又地名。【左传·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注】南里,郑地。 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注】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录】契丹所居曰枭罗箇没里。【注】没里者,河也。 又古夫称妻曰鄕里。【南史·张彪传】我不忍令鄕里落它处。【沈约·山隂柳家女诗】还家问鄕里,讵堪持作夫。 又【正韵】汉制:长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谓外戚为戚里。 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後可以传众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

说[shuō]说释也。说释卽悦怿。说悦释怿皆古今字。许书无悦怿二字也。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釆部曰。释、解也。从言。兑声。儿部曰。兑、说也。本周易。此从言兑会意。兑亦声。弋雪切。十五部。一曰谈说。此本无二义二音。疑後增此四字。别音为失切。

丰年[ fēng nián ]农作物丰收的年头儿(跟“歉年”相对):瑞雪兆丰年。

听取[ tīng qǔ ]听(意见、反映、汇报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大会听取了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蛙声 [ wā shēng ]蛙的叫声。唐 张籍《过贾岛野居》诗:“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南唐 伍乔《何明府见访》诗:“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稻花香里説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元 杨载《赠孙思顺》诗:“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櫳燕子飞。”

一片[ yī piàn ]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北周 庾信《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唐 王之涣《凉州词》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宋 陆游《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问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理解如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翻译】

英:The rice in the flower says the bumper year, listens to the frog sound one

韩:벼 향기 속 에 풍년 이 들 면 개구리 소리 가 들린다.

繁: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本文图片皆有版权
http://www.haoshiwen.org/view.php?id=77443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的分类
©古诗文网